在中国的篮球界,对于年轻球员的界定与欧美国家有着显著的不同。欧美通常将十六七岁的球员视为年轻力量,然而,中国的教练们对于“年轻”却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比如,解立彬曾把27岁的张才仁视为年轻球员,而在最近的国家队男篮短训营名单中,郭士强更是将即将年满28岁的李金效视为年轻球员。
随着CBA常规赛的落幕,一些未能进入季后赛的球队开始被视为潜力的培养对象。于是,中国男篮集结了一批集训营来发掘和培养潜力新星。这些潜力股中不乏如朱正、冯傲和赵维伦等年轻球员,但令人意外的是,郭士强将已经步入“老将”行列的李金效也列入了短训营名单中。
这位来自四川的球员李金效,即将在4月中旬迎来他的28岁生日。按照常理,这样的球员已没有多少潜力可挖,打法也基本定型,想要再提升上限似乎难度很大。然而,郭士强却将这样的球员视为年轻球员。这一现象,让我们重新审视国内教练对于年轻球员的定义和态度。
本赛季,李金效被广厦队租借到四川队后,其战术地位和上场时间有了显著的提升。他场均能够出战32.1分钟,贡献10.4分、5.1个篮板和1.7次助攻,三分球命中率也达到了34.8%。若非第三阶段饱受伤病困扰,他的外线准星甚至可能达到38%左右。尽管早在17-18赛季就加入了广厦一队,但在人才济济的广厦队中他未能获得足够的关注,而到了四川这样的小队伍里才得以大展拳脚。
不过,这种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问题。中国的篮球在面对全球竞技格局的不断升级中面临着诸多挑战。除了运动员实力有限外,教练们的陈旧观念也成了中国篮球发展的桎梏。一些教练过于依赖经验丰富的老将,而忽视了像赵维伦、林葳这样的真正潜力新星。如果这种落后的思维模式不能得到改变,中国篮球想要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突破将变得异常艰难。
因此,中国篮球界需要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培养年轻球员。在保持尊重和珍惜老将经验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掘和培养那些真正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只有这样,中国篮球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取得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