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祥和总经理景姣介绍采用了全新LOGO和全新主色调的包装盒,年轻化且具有时尚设计感的气息扑面而来。 记者 朱 姝 摄

2025-04-04 00:44:19

糖果大小且独立包装的煮饼、木糖醇非油炸的煮饼、蓝莓馅儿和白莲馅儿的煮饼、现代化的煮饼生产线、煮饼产学研新业态……在山西永祥和闻喜煮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祥和”)的产品展厅内,记者脑海中的煮饼印象在此刻得到刷新甚至于被颠覆。 作为闻喜煮饼的代表性品牌,永祥和始创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历经九代传承,从家族作坊发展为现代化企业。永祥和是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首批“三晋老字号”企业、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和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然而,时代的浪潮下,老字号亦面临挑战。太小众?上世纪90年代,因传统工艺效率低下、包装陈旧,永祥和陷入“仅本地人知晓”的尴尬。太甜?在低糖健康饮食的潮流下,煮饼的口感是否能适应这样的转变?不年轻?中华老字号如何迎合年轻“风暴”? 由此,永祥和开启品牌焕新计划,一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路就此展开。 “非遗技艺+现代科技” 产品内核的时代性转化 走进永祥和生产车间,重新规划的车间布局一目了然。原料库、和面间、成型车间、熟制车间、晾置车间、内包间、外包间、成品库……这是此次永祥和改造后的煮饼车间布局。 “永祥和是第一家响应政府号召入驻闻喜工业园区的企业,投资2000万余元,占地近20亩,也是第一家建成现代化生产车间的煮饼企业。这次是永祥和在公司化运营后的第二次技改,此次技改后产能将翻一番,从过去的每天1万斤提升到2万斤。”永祥和总经理景姣介绍道。 闻喜煮饼,这一承载着三晋大地千年饮食文化精髓的糕点,以“形似圆月、外裹芝麻、内拉金丝、酥沙香甜”的独特风味,从汉唐的市井烟火中走来,成为晋商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符号。据《闻喜县志》记载,其名由康熙皇帝南巡时御赐,鲁迅笔下“提着两包闻喜煮饼”的经典场景,更让其成为民国文人雅士的伴手佳品。 作为闻喜煮饼的代表性品牌,永祥和始创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历经九代传承,从家族作坊发展为现代化企业。其核心技艺“煮饼十八法”——蒸面、调馅、油炸、滚蜜、裹芝麻……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一道工序皆需匠人“手眼心法”的高度统一。 老字号的“老”不是守旧,而是对品质的坚守;“新”则是与时俱进的革新。为此,永祥和以“非遗技艺+现代科技”双轮驱动,开启工业化转型。 传统煮饼依赖“尖底圆口油锅”与纯手工制作,效率低且品控难。永祥和自主研发“平底牛槽油锅”,实现温度均匀控制;引入多功能自动化烘焙流水线,将油炸、裹蜜等核心工序标准化,日产量提升至1万公斤,且品质稳定性达99%以上。此外,企业申请21项专利,涵盖设备改良、保鲜技术等领域,并于2021年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传统食品工业化的标杆。 “这是我们推出的非油炸、无蔗糖闻喜煮饼,在市场上大受好评。这款闻喜煮饼采用高纤维、低脂肪、无蔗糖的科学配方,这种低脂低糖的产品属性对煮饼行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同时,生产过程中无油烟污染、无废油产生,既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程度,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由于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永祥和研发了这一款非油炸、无蔗糖闻喜煮饼,是中老年人、‘三高’人群等都可以放心食用的闻喜煮饼。”景姣介绍道。 为满足健康消费趋势,永祥和除推出“无蔗糖、非油炸”系列外,还增加了除白糖馅外的蜜汁馅、五仁馅、豆沙馅等多种兼具营养和美味的馅料,抢占更多市场。 “传统基因+现代美学” 产品和场景的大众化表达 “这是我们即将推出的永祥和全新包装,上面有闻喜煮饼卡通形象‘煮饼小匠’,主视觉的颜色也以鲜明的黄色、橙色、红色为主。这里还有我们准备采用的全新品牌LOGO。”景姣拿起绿豆口味的永祥和煮饼向记者详细介绍着包装盒上的变化。 从过去的传统杨柳青年画娃娃到如今的“煮饼小匠”卡通形象,从过去深红色厚重的视觉形象到如今鲜明活泼色调轻快的形象,再加上新开发的简洁明快风格的品牌LOGO,此次包装盒的变化及其背后蕴含的思路非常明确。 一直以来,闻喜煮饼以家庭作坊生产为主,品牌杂乱,品质也参差不齐。自2003年起,永祥和就注册“永祥和”等商标,逐渐开启了一条闻喜煮饼老字号的品牌复兴之路。经过多年发展,永祥和将自身的发展齿轮与时代啮合,不断突破创新。 包装盒的变化,背后是永祥和品牌从视觉到内涵的全面焕新,更是永祥和以更年轻化、大众化的表达方式深入当下消费市场的决心。 据景姣介绍,永祥和自2024年启动品牌视觉升级计划,便以“传统基因+现代美学”重塑品牌形象。 “我们保留创始于1808年的‘永字纹’印章元素,但将原本繁复的毛笔字体改为极简线条设计,主色调从朱红调整为更具活力的‘国潮橙’,象征传统技艺与现代活力的融合。我们还在外包装盒上尝试了Q版的人物形象,期待这样年轻化的视觉与产品载体能与年轻用户产生更多的品牌互动。”景姣说。 打开全新包装盒,里面是一个个独立包装、糖果大小的煮饼。这是永祥和年轻化、大众化表达的另一个策略——零食化产品矩阵。 面对年轻消费者对便携、健康、趣味零食的需求,永祥和突破传统工艺限制,将闻喜煮饼这一中式糕点“活化石”重构为符合现代生活场景的零食产品。 同时,永祥和做出了场景化切割,开发独立小包装(8克/袋)产品线,主打“办公室能量补给”“自习室解压神器”等场景,并通过“一口煮饼一口茶”的搭配营销,重塑消费者对传统糕点的食用习惯,突破了以往逢年过节的单一食用场景。 “永祥和希望通过零食化经营策略,让产品走进更多消费者的生活,在传承老字号品牌文化的同时,实现品牌的年轻化和大众化转型,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景姣说。 “文化叙事+流量运营” 从地域特产冲刺国潮IP 在数字经济时代,永祥和以“文化叙事+流量运营”重构品牌形象,一次次发起从地域特产到国潮IP的冲刺。 借力“与辉同行”等顶流直播间,永祥和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手法吸引了大量的关注,这些关注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短短数小时,直播间观看人数达数百万,产品销量突破数十万份,销售额远超预期。消费者反馈中,不少人表示被煮饼的美味征服,更对其背后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兴趣。此次直播不仅让永祥和销售额大幅增长,更让闻喜煮饼这一传统美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备受追捧的国潮好物。 同时,企业组建短视频团队,以“古法工艺+时尚包装”为主题,在抖音、小红书打造爆款内容,吸引新时代消费者。 在永祥和大楼的三层,一座闻喜煮饼研学体验营正在扩建当中。走进这座体验营,墙壁上书写着闻喜煮饼的由来以及发展沿革。从康熙皇帝南巡时因其酥沙香甜口感赞不绝口并命名为“闻喜煮饼”,再到鲁迅在《孤独者》中写道“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体现煮饼已成文人雅士交往的佳品,还有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携带2000余包煮饼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将士并赋予其“家国同甘”的情感意义。 2006年,闻喜煮饼制作技艺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字号永祥和等品牌通过工业化生产与非遗产业园建设,实现了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转型。 2013年,永祥和煮饼亮相联合国并登上联合国餐桌,同时出口至韩国、波兰等国,传统美食逐步走向世界……闻喜煮饼的发展史,既是技艺传承史,也是文化传播史。从康熙的偶然垂青到鲁迅的文学记录,再到战火中的温情传递,它始终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与智慧。 在此处领略闻喜煮饼的历史文化,还可以通过一旁的闻喜煮饼制作工具体验一把制作煮饼的独特体验,永祥和依靠文商融合探索,已然让企业现有的老字号博物馆由传统的展陈空间转变为体验空间。

永祥和总经理景姣介绍采用了全新LOGO和全新主色调的包装盒,年轻化且具有时尚设计感的气息扑面而来。 记者 朱 姝 摄

永祥和总经理景姣介绍采用了全新LOGO和全新主色调的包装盒,年轻化且具有时尚设计感的气息扑面而来。 记者 朱 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