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购物主导购物方式
目前,新消费主要是由网络零售业所引领和发动,随着近年来我国网络购物市场用户群体不断扩大,网上零售额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增速明显高于线下消费。从陕西来看,2021年全省新兴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785.5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占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15.8%,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二、电商直播点燃购物热情
最近几年,以效率、低价为特征的电商直播行业发展迅猛,已渐渐成为被广大消费者群体接受的消费形式。据《2021年度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6.35亿人,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到12012亿元,较上年增加2402亿元,同比增长25.0%。直播电商的火爆带动了新型产业模式的兴起,通过高效率和高性价比打造了一个新的电商模式,实现了平台、商家、主播、用户的四方共赢。
三、共享经济获得生活便利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共享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共享单车、网络约车、住房分享、在线外卖等共享经济模式发展势头强劲。近两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1我国共享经济仍然呈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全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36881亿元,同比增长约9.2%;直接融资规模约2137亿元,同比增长约80.3%。疫情使得线下活动受限的情况下,直播短视频、知识分享等领域强劲增长,这些领域的用工需求也随之大幅提升。
四、服务消费引领消费升级
当前,服务消费在不断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持续提升生活质量等方方面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引领和带动了经济转型升级。2015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突破50%,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高到53.3%。同时,服务业内部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适应消费升级的文化、娱乐、健康、养老、教育等消费性服务行业快速发展。
五、高品质消费提升消费品质
随着人民生活的富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高,并逐渐倾向于追求高频率、高品质的购物体验,对健康保健、雕塑摆件、精致餐饮、医美护肤以及高品质的农产品等非刚性物质情有独钟且需求较大。同时,消费者对本土品牌、设计和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国潮”消费趋势明显。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双十一”期间,国货相关产品的搜索热度增长约42%,达到近三年来的最大增幅,国潮消费的兴起,一方面彰显了国家倡导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是消费者对本土商品品质的认可。
六、个性化消费满足多样消费需求
2016年国务院《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中指出,实体零售调整商业结构要丰富体验业态,由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等转变。在近年来互联网的冲击下,实体商贸企业也在不断创新转型,其经营模式不断适应消费需求。特别是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差异,传统模式下的趋同性消费逐步转变为个性化消费,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催生出了诸如主题酒店、体验式街区、民宿客栈等不同的商业业态。
新消费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一、新消费模式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
近年来,新技术的出现为新消费提供了条件,新消费模式则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如无人便利店、无人餐厅、无人按摩椅、无人KTV、智能快递柜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模式正在悄然走进人们生活。新消费模式更加契合当前消费者注重服务和体验的消费理念,给消费者带来了消费新体验,让消费更便捷,同时也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二、新消费模式凸显了消费升级
消费者消费需求、新消费模式以及消费升级三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新消费模式的出现,是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产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消费升级的趋势,与挖掘新增长潜力息息相关,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实现了从温饱型、小康型向富裕型、享受型的变化。
三、新消费模式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
从当前消费结构来看,新消费是促进我国消费增长的强有力引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线上业态展现出的强劲发展势头,最有代表性的新消费模式中网络零售不仅增速快、占比高,而且带动作用非常强。疫情的出现给线上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无接触式购物、线上培训等需求的上升,使得在疫情时期,线上经济对线下起到了良好的承接替代作用。以此来看,以新消费为着力点不断出台新的消费政策,有利于加速消费回暖,对于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新消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互联网,流量模式下难以塑造品牌
新消费模式的产生立足于互联网,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又过度依赖于互联网,许多新消费业态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一夜成名,通过网络为大众熟知,但也一昧复制、遍地开花,却鲜少精雕细琢、不断创新,难以打造属于自己独特的、吸引大众的亮点,最终只能成为风光一时的网红事物,短暂过后又归于平淡。
二、网购商品质量存隐忧,售后维权困难
网络购物作为当前的主流购物方式之一,给大家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烦扰。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加之商家信用度和监管制度的欠缺,对网络卖家的约束力较弱,导致网购商品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在后期维权问题上也存在较大困难。
三、在线服务效果有待提升,服务消费亟待扩容提质
新时期尤其是疫情期间催生的“宅经济”使得在线服务的发展如火如荼,一方面避免了因聚集产生的疫情传播,另外也极大增加了消费者消费的便捷性。但任一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着优势与不足。就教育与诊疗来看,作为专业性较强的服务产品,在线教育与在线问诊必然隔着屏幕才能完成,对教师与医生的网络知识与操作熟练程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线教育,更是对互动性与现场课堂氛围有着极大要求。
四、促新消费发展举措不足,缺乏高质量供给产品
个性化时代,人们对于自身情感的需求和商品物质的需求不断差异化,在此背景下,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还不够快,满足个性化、定制化及特色化消费需求等举措还不够有力,“有需求、缺供给”“有产品、无品牌”等矛盾还没有很好的解决,缺乏有效的高质量供给。
促进新消费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凭借过硬实力打造品牌
品牌,才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它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长期发展、根植于消费者心中的认知。要想真正成为品牌,还是需要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独特的产品魅力和自身价值,同步提升其管理能力、运营能力、研发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等,根植于用户心中,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当今时代,新消费品牌若想塑造起真正的品牌,不能仅靠流量之力,一蹴而就,仍需打造出过硬本领,久久为功。
二、建立完善的网上交易约束体系
网上购物作为当前主流购物方式之一,是新消费模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保证电商平台健康有序发展,必须从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净化网络环境等方面着手,做到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物。
三、新技术发展促进服务消费品质提升
服务作为虚拟性商品,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更容易使消费者难以甄别。一方面餐饮、住宿、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服务产品出现的问题需要从增加平台对商家的约束、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入手解决;另一方面,在线教育、在线问诊等通过网络实时实现的服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则需从提高在线服务人员水平、提升相关机构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来提升。另外,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跟进,互联网评价体系也在倒逼服务消费行业的品质与效率。
四、提升商业服务功能,满足大众多样化需求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要重点促进供需匹配,在消费层面提升商业服务功能,满足大众多样化需求,解决消费面临的供需矛盾问题。当今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以内循环为主要驱动的时代,消费的互联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线上经济走强,新消费模式崛起,建立在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关系去满足14亿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向往之上,带动消费升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必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供稿:陕西省统计局贸易外经处
原标题:《『315』将至,“新消费”发展现状知多少?》

(1)篮球--CBA半决赛:北京金隅迎战广东东莞银行(图)-搜狐滚动.jpg)